中国是全球钢铁第一生产大国,2020年产量占全球份额高达56%。但是,其钢铁产品主要供应国内市场,虽然出口量达5300多万吨,但仅占全部13亿吨产量的3.8%。即便如此,中国仍然是全球第一大钢铁出口国,这也是美欧过去这些年一直将全球钢铁过剩的罪名安在中国头上的原因。2016年成立的钢铁产能过剩全球论坛可以说就是为中国量身定制的。
的确,我国出现过阶段性的钢铁产能过剩现象,国家也主动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钢铁产能调整。但是,对于一个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钢铁仍然是一种市场空间广大的产品,尤其是在汽车、机械、基建等领域。因此,在2017年之后,中国钢铁产量又恢复增长,并在2020年再创历史新高。另外,要看到的是,2019年全球钢铁贸易总量为4.36亿吨,仅相当于中国国内产量的约1/3。中国的钢铁生产根本不是出口导向的,只是中国国内市场供求关系的波动对世界市场有较大的外溢效应,而世界市场的变化对中国钢铁工业的生产和销售影响甚微。
美欧之所以将所谓产能过剩的指责瞄准中国的钢铁工业,与钢铁产品本身的同质化竞争和资本密集度有直接关系。粗钢、钢材等产品很难实现差异化,主要依赖价格竞争,而且钢铁是重资产、顺周期行业,容易受到经济波动的影响。美欧以往主要指责政府干预和补贴导致了中国的产能过剩,但实际上中国钢铁产业竞争非常激烈、市场化程度很高,国有企业的比重不过1/3左右,政府也完全没有必要去补贴这样一个成熟产业,反倒是对主动削减产能的企业有相应的补贴。于是,近年来美欧又把矛头对准钢铁生产的碳排放,并企图以此为由设置新的贸易保护措施,欧盟正在讨论出台的碳边境调节措施就是一例,其中主要针对的行业就包括钢铁。此次,美欧协议中也包含了未来讨论钢铁产品碳含量的相关问题,其目的依然是约束中国的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