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钢铁业低端产能过剩被广为诟病之时,不少中高端产能也因供过于求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颅”。目前我国钢铁产能过剩的类型已经发生了新变化,由于过去低水平产品的重复建设延伸到高水平产品的重复建设。一些业内专家发出警示:应跳出单纯靠行政手段控制产能的惯性思维,防止新一轮的无序竞争。
高端产品低下“高贵头颅”
在近日召开的“2013年国产铁矿石产业链高峰论坛”上,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秘书长刘效良指出,按照合理产能利用率80%计算,10大类钢材品种中,只有镀锌板、棒材和钢筋达到合理产能利用率,其他钢材产品产能处于过剩状态,尤其是型材、中厚板、热轧宽带钢等所谓高端产品产能利用率不足70%。
据介绍,2004年实施《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前,全国板卷轧机19套,2012年猛增到86套,产能利用率也由80%下降到59%,供需关系逆转。
分析认为,以钢材中的“贵族”—中厚板为例,近几年大型钢企大干快上了一大批产能,其专用性更强,导致严重过剩。而占整个钢材市场70%左右的建材产品,受国家房地产和基础建设等利好政策扶持或拉动,受益最大。
与此同时,曾经凭借高附加值、供不应求而风光无限的热轧板卷,如今随着供求关系的转变,也风光不再,市场需求很有限。
河北一家大型钢铁企业负责人说,前几年受转型升级大气候影响,有些钢厂只产高附加值的产品,不屑于普材,但是中高端产品需求有限,没法实现规模效益。在整体市场需求较弱的前景下,不得不和中小钢厂抢普材的饭碗,导致同质化竞争严重。下游用户正是看到了这一状况,用招标把价格一降再降。
高端重走低端老路
提起钢铁“高端产能过剩”,不得不先要说钢铁产能整体上是如何越调越高的。“最近几年中国加大了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但新增产能的速度远远大过淘汰落后产能的速度,所以就带来了产能过剩的问题。”工信部部长苗圩称。
不少业内专家及企业负责人认为,从2000年以来,钢铁产能调控政策的主线一直是“控制总量”,在措施上以高炉、转炉容积大小制定淘汰产能的标准。这种行政管制手段一方面缺乏可操作性,比如设备、产能等指标难以核实;另一方面,企业为了跨过门槛得以生存,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纷纷“汰小上大”,钢铁产能不减反增。
一些专家说,过去是“汰小上大”,现在是“汰低端上高端”,如果国家不严格控制新产能的投资项目,下阶段我国的高端钢材市场或将重演无序竞争老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