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力推动深度改革,努力转变经济结构;同时也将环境治理提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作为支柱性产业的钢铁业,同时也是高污染、高能耗的典型性代表产业,在“史上最严环保”重拳之下,必然将产生深远的变化。一旦环保政策能够切实的落地钢铁产业,那么,我国的钢铁生产、钢材组成结构、钢材价格等均将面对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借助于此前数十年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钢铁产业快速成长,由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的依靠土法炼铁,一跃到现如今的全球最大产钢国和耗钢国。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钢铁行业一度是人人向往的“造富”机。然而近几年来,在我国经济增速放缓,钢材需求增速下降的大背景下,钢铁产能过剩矛盾日益突出;加上高昂的进口矿成本侵蚀,我国的钢铁行业从2011年开始,进入了微利甚至亏损阶段。
与此同时,随着国民经济实力提升,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环境污染的认识也益发的深入;今年以来,国家加大了对钢铁、水泥、玻璃等高污染行业的治理;由此带来的降低污染、减少能耗,发展健康绿色经济的大潮在全国掀起。作为“两高”齐全的钢铁行业,更需要借助这环保大潮深入调结构、提升技术水平,这其中,不但有机遇,更是有挑战。
环境污染起来十分的容易,但马后炮式的治理却需要花费十倍于此的代价;对于钢铁企业而言;当前本就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的状态,资金十分的紧张,想要其痛痛快快的拿出巨额的资金去搞毫无收益的环保治理,难度可想而知。在这个情况下,单独指望企业自行消化环保压力显然是不现实的。这里需要国家、银行、整个产业链协同处理。
|